跳到主要內容

歐洲光影速寫10 拉圖雷特修道院


位於法國里昂附近鄉間的拉圖雷特修道院,是現代主義建築師科比意最重要的作品之一,其重要性與前面介紹過的廊香教堂,以及位於南法的馬賽公寓並列。很有趣的是,科比意本人是一位無神論者,然而他卻完成了現代建築史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築。從在國外實習的同學那邊得知,可以透過網路預約到拉圖雷特修道院住一晚。於是確定好行程之後,便寫了一封email過去,說明想要住宿的日期,不久之後便收到他們的回信,告知我可以去住一晚。



從日內瓦搭火車沿著隆河(Rhône)河谷前進,大約2小時後抵達里昂。再換乘開往鄉間的普通車,40分鐘後到達L'arbresle,周邊有點荒涼。


走到旁邊的小旅館,想說先吃點東西,沒想到他們已經結束了,只好用破爛的法文加英文跟他們問路,再亂走進一家小bar,隨便點了杯啤酒和可頌果腹。


吃飽之後便往反方向走,沿著山路往修道院前進。當時的氣溫大約32度,背著15公斤的行李一路上坡,實在有點痛苦,可以感覺到大腿小腿不斷地哀嚎。


路上遇到的牛


約莫爬了40分鐘的山,google map上的小藍點終於飄到修道院附近。不久,修道院的身影便出現在眼前。


於1954年完工的拉圖雷特修道院,屬於天主教多明尼克教會。這是現代主義大師柯比意最重要的作品之一,在2016年也被登錄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。走到訪客辦公室,年輕的實習生以燦爛的笑容和我打招呼。簡單介紹一下環境之後,便將鑰匙和大門的密碼交給我,之後,便是屬於我與修道院的時間。


修道院提供住宿的旅客晚餐和早餐,這裡的菜餚稱不上美味,但與人對話的過程讓人回味。大家雖然都說著不同的語言,英文也不一定聽得懂,卻總有人能適時的翻譯。晚餐時,桌上原本只擺著蛋,麵包和酒,讓我驚嚇了一下,想說連吃飯都這麼修道院也太狂了吧。還好之後有繼續送其他的菜,其中一道遠看像義大利麵,沒想到竟然是豆子,害我還夾了一堆。同桌的是一對科隆來的建築師母女,正在進行他們的南法單車旅行。有三位法國老人,算是來度假的。他們說自從幾年前來過第一次之後,每年都會再來,享受這裡寧靜的空間氛圍。還有一位來自杜塞道夫,正在維也納讀建築碩士的女生,他在晚餐後為我進行了一次深度導覽,真的很棒。


所有跟修士有關的空間,全部被集中在住宿空間包圍的中庭,包括他們的會議室,更衣室,Oratorium,還有通往教堂的走廊。


修士們閱讀與討論的空間


夕陽下的會議室


小禱告室內部


從中庭仰望


整個修道院的立面據說是根據音樂設計的,垂直向的混凝土間距代表節奏,而玻璃不同的尺寸據說是不同的音高。科比意說看到這裡的地景,覺得應該充滿音樂性,於是特別找人來設計。現在想想,蘭陽博物館的立面參考貝多芬的交響曲,似乎也沒這麼荒謬。


窗戶的分割,與蒙德里安的畫作有幾分相似,應該是受到荷蘭風格派(De Stijl)的影響。


多明尼克教會認為他們跟土地有特別的連結,因此通往教堂的路是向下往地面走的。修道院的建築群中,也只有教堂直接與土地相接,其他空間都依照科比意的理論抬離地面。


形狀奇特的柱腳支撐著上方的量體,大概只有在沒地震的地方才能這樣玩吧!


往下走入教堂前的挑高大廳,窗的分割充滿節奏感。


緩緩向下通往教堂的走廊


修道院的教堂,是我最期待的地方。


面對西方的屋頂和牆面脫開,下午的陽光會從縫隙中射入教堂。


禱告區的光線,來自下面漆了不同色彩的高窗。坐在第一排的禱告椅上,貫穿教堂中軸的寬約30公分的鋪面,精巧的倒映著高窗的色彩。


純粹的光線與色彩


教堂外面三個像大砲般的採光井


那三個圓圓的天井之下,據說是教堂最美的空間。


原本是做彌撒用的特別小空間,但據說完工兩年後梵蒂岡更改了一些儀式方面的規定,那個空間從此之後就用不到了。


黑白的影像呈現出很不一樣的氛圍


聽修士們在教堂中禱告,聖歌的聲音迴盪在教堂之中。領唱修士的歌聲很美,聖歌的餘響充滿整個教堂,彷彿進到了錯置的時空。結束後和一位老修士小小聊了一下,他問我是不是從日本來,我說不是,是從台灣來的,可惜忘了問他知不知道范毅舜老師。直視他的雙眼,澄澈的藍色眼珠散發著睿智的光芒。


夕陽西下,坐在入口前享受當天傍晚最後的餘光。

住在修道院的一晚,十分安靜,適合與自己或是你信仰的神做深沉的對話。縱使經過了超過半世紀,仍然能夠體會科比意的處處用心。睡飽後,明天又要回到紛擾吵雜的大都市-里昂。待續。

[歐洲光影速寫]總覽
https://fotoholiker.blogspot.tw/search/label/歐洲光影速寫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歐洲光影速寫01 布拉格

2017年6月從大學畢業後,便踏上規劃已久的歐洲行,用40天走訪6個國家16座城市。在建築系職業病的驅使下,我們也親身體驗了許多建築大師的作品,並且用相機記錄下了精彩多變的建築空間以及光影。